中國近來由于豬飼料玉米暴漲,養(yǎng)豬成本激增下,豬農紛紛縮小養(yǎng)豬規(guī)模,導致豬進口需求大增,中國進口需求可占美國豬交易量的 5%,帶動芝加哥期貨市場豬價大漲,而由于中國禁止俗稱瘦肉精的萊克多巴胺,因此美國豬農在出口利潤誘因下,也逐漸朝向不使用瘦肉精。
美豬出口到中國,還有額外好處,美國人不吃豬腳、豬耳朵、豬鼻、豬尾等,在美國無用之物,在華人地區(qū)卻是慣常食用的部位,因此美豬出口到中國,可將原本只能低價出清的這些廢棄部位統(tǒng)統(tǒng)換成現金,對豬農及豬肉商來說是一大助益。
以豬腳來說,美國市場每磅重只價值 99.6 美分,在中國則售價每公斤 46 元人民幣,換算相當于每磅 3.17 美元,價格超過 3 倍,在美國,豬鼻每磅重只賣 58 美分,在中國則售價每公斤 20 元人民幣,換算相當于每磅 1.38 美元,價格超過 2 倍。美國出口雜肉到中國,可讓一頭 270 磅重的豬獲利增加 10.8 美元,數年后,隨著中國需求缺口擴大,更可能高達 13.5 美元。
中國養(yǎng)豬業(yè)不僅受到飼料價格上漲影響,中國政府對養(yǎng)豬污染規(guī)范更嚴格,也使得過去許多家庭養(yǎng)豬,必須逐漸轉型至遠離城市地區(qū)的大型養(yǎng)豬場,轉換需要時間,期間中國對進口豬需求將擴大。
華人飲食習慣讓美豬出口賺更多
據美國肉品出口協(xié)會數據,2016 年至 4 月美國全豬及雜肉出口到中國較 2015 年同期大增 117%。中國需求也推生了期貨價格,芝加哥期貨市場豬期貨價格飆升到 2014 年 12 月以來的新高,而當年因為疾病使得許多仔豬死亡,導致期貨價格炒高。
華人的飲食習慣讓美豬出口中國大有額外利益,而考慮到中國縮小養(yǎng)豬規(guī)模,產生供給上的缺口,若再加上未來人均肉食消費量提升,缺口將更形擴大,對美豬業(yè)者來說,是相當誘人的潛力市場,為了商機,美豬不惜改變其生產方式,因為中國禁用瘦肉精,美豬若要擴大銷往中國市場,自然也只能改為部用瘦肉精。
明尼蘇達州豬場 Edgerton 飼養(yǎng)約 20 萬頭豬,于 2015 年 10 月停止使用瘦肉精,豬商為此付出額外加價。經濟上的誘因,可望改變美國的瘦肉精使用習慣。
但中國市場未必真能成為美豬的金礦,因為國際上包括歐洲、巴西、加拿大都積極搶食中國市場,尤其是歐洲已經在中國豬市有一席之地,絕不會輕易放棄;另一方面,美豬出口也可能很快填補中國的供給缺口,由于美豬飼養(yǎng)規(guī)模擴大,出口量得要能吸收產量增加,才能維持豬價不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