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(jù)香港明報報道,燒味店常在室溫地方掛起燒肉待售,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、醫(yī)療科技及信息學系,去年夏季抽驗50間香港燒味店的燒肉化驗,發(fā)現(xiàn)半數(shù)有金黃葡萄球菌,并從中找出28種菌株,當中近兩成帶有食物中毒元兇腸毒素的基因,意味這些燒肉可能已帶毒素,因部分細菌長時間放在室溫后會釋出毒素,可令人嘔吐。
研究估計,燒肉含菌源于燒味店員接觸燒肉前沒徹底洗手或清潔砧板,有專家建議市民購買新鮮出爐的燒肉,并盡快進食。
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表示,去年抽取逾30個燒肉樣本作金黃葡萄球菌測試,結果全部合格。中心指出,根據(jù)《即食食品微生物含量指引》,即食食品樣本每克如含有或超過1萬個金黃葡萄球菌,其微生物質素即不可接受。一般情況下,每克食物含有超過10萬個金黃葡萄球菌,可產生足夠的毒素引致食物中毒。
研究人員去年夏季向50間店各抽一個燒肉樣本作化驗,發(fā)現(xiàn)25個樣本有金黃葡萄球菌,并找出28種菌株,當中17.9%、即5個菌株含腸毒素基因,另有一個菌株含可致傷口發(fā)炎的殺白血球素基因,3個菌株屬抗藥性。
研究對發(fā)現(xiàn)的金黃葡萄球菌進行甲型蛋白基因排列斷定菌株來源,找到15個基因,其中14個源自人類,只有1個來自禽畜。研究刊載于學術期刊上。
負責研究的理大護理學院研究員何浩文表示,金黃葡萄球菌通常存在于人類鼻孔、頭發(fā)和皮膚,大部分菌株的基因來自人,估計是燒味店員接觸燒肉前,未有徹底洗手或清潔砧板等。
何浩文又稱,部分金黃葡萄球菌自然帶有腸毒素基因,若把含有這些菌的燒肉放在室溫,濕暖環(huán)境有可能令菌株釋放腸毒素,導致食物中毒。
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(jiān)何栢良表示,燒味常經人手接觸,處理者若有皮膚病或手有傷口,會增加燒肉帶金黃葡萄球菌風險。他說,兩至三成金黃葡萄球菌含腸毒素基因,但未必引致食物中毒,何解釋,燒肉經高溫烹調,待售時降至室溫,可能令腸毒素釋放,引致食物中毒。燒肉放在室溫的時間愈長,細菌愈多。他說,一般進食1至6小時后,可導致嘔吐、腹瀉、胃痙攣等。
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,腸毒素是食物中毒元兇,夏季室溫可達20至30多℃,適合金黃葡萄球菌生長,但市民進食或接觸含抗藥菌燒肉,再引致其他感染的風險則不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