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家統(tǒng)計局11日發(fā)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3月份,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.4%,環(huán)比下降0.5%。春節(jié)過后,氣溫回升,食品價格整體回落,尤其豬肉價格下跌明顯;加上需求低迷、貨幣流動性穩(wěn)健,業(yè)內人士預計今年物價將處于溫和通脹水平。
物價總體難抬頭
3月份,食品價格環(huán)比下降1.6%。其中,豬肉、鮮菜、水產品和鮮果價格分別下降7.1%、5.4%、1.9%和1.6%。
東方艾格農業(yè)咨詢公司研究員馬文峰分析認為,受近期天氣晴好因素影響,各地蔬菜上市品種豐富,導致價格回落;而生豬出欄量較大,市場供應充足,市場需求進入淡季。這些因素導致物價總體回落。
從同比數據看,鮮菜鮮果和豬肉價格則“背道而馳”: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2.9%,鮮果價格上漲17.3%,分別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.41個及0.37個百分點;豬肉價格則下降6.7%,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約0.21個百分點。
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,當月CPI同比回升主要是由于翹尾因素拉動。新漲價因素總體是回落的,物價其實仍延續(xù)了自去年四季度以來的下行趨勢。“從已經發(fā)布的PMI,同期發(fā)布的PPI等數據看,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的可能性較大,需求不足仍會制約未來物價上漲空間。”
尤其在農產品方面,馬文峰指出,今年以來,國內農產品企業(yè)出口量減少,而市場需求不能完全消耗供給。未來2-3個月農產品價格仍然將總體保持下降趨勢。
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認為,目前,國內貨幣流動性總體表現穩(wěn)健;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低迷,輸入性通脹壓力不大。這些都成為年內物價處于溫和通脹水平的原因。
豬肉價格遭遇“滑鐵盧”
曾一度綁架CPI竄高的豬肉價格,遭遇了近2個多月的“滑鐵盧”。記者從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(fā)市場有限公司了解到,該市場今年以來的豬肉價格“跌跌不休”。盡管去年3月份豬肉價格每公斤16.4元也處于當年低位,但今年3月份豬肉價格僅為每公斤13.98元。
3月27日,國家發(fā)展改革委宣布啟動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,在全國多個省份同時開展收儲。發(fā)展改革委公告預計,我國生豬市場供大于求的狀況仍將持續(xù)一段時間;未來仍或將實施擴大收儲規(guī)模,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。
大宗商品數據商生意社隨即發(fā)布觀點認為,由于生豬市場供大于求,這次收儲對市場的提振并不明顯。值得關注的是,清明節(jié)后,豬肉價格仍然持續(xù)下跌。
豬肉價格低迷,也帶來相關上市公司的擔憂。近日,主營業(yè)務包括生豬養(yǎng)殖、屠宰的上市公司雛鷹農牧、牧原股份、大康牧業(yè)分別發(fā)布公告預計今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轉盈為虧。三家公司虧損額度總和達到人民幣1億多元,而虧損原因如出一轍:生豬價格在今年一季度持續(xù)低迷,春節(jié)旺季不旺,國內生豬行情整體低迷導致行業(yè)處于全面虧損狀態(tài)。
馬文峰預計,今年3、4月國內生豬養(yǎng)殖將進入深度虧損期,產能或將在這段時間開始淘汰。總體來看,2014年豬肉價格可能一直不景氣。
溫和CPI時代居民如何受益
盡管豬肉價格越來越低廉,但不少居民表示并沒有因此感受到明顯的“福利”。目前上海豬肉價格均價為每公斤30元,與批發(fā)市場報價相差甚遠。
同時,菜肉價格此消彼長,給一些居民帶來困惑。“一斤豬肉比4個蘋果或者3個獼猴桃還便宜。”家住上海市徐匯區(qū)的鐘偉說,隨著生活質量提高,家里人對肉類的消費越來越少,而對瓜果蔬菜、鮮活水產以及蛋奶制品的消費越來越多。“現在的菜籃子越來越素,但是一點沒有降低吸金能力啊。”
上海市流通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汪亮表示,我國的終端消費品尤其是農產品還存在“高價傷民而難惠農,低價傷農而難惠民”的怪圈。究其原因還在于流通體系的高成本。“應進一步完善商業(yè)流通體系。通過降低流通成本,從整體上降低消費品價格,而不至于傷到上游的種植戶、養(yǎng)殖戶環(huán)節(jié)。同時,要適時根據居民消費習慣改變,做好對奶制品、鮮果等商品的價格預警。”
近日,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分別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。復旦大學經濟學教授殷醒民表示,同時要按照“提低、擴中、控高”的思路,讓居民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,低收入弱勢人群有更多的轉移支付保障,縮小社會保障上的待遇差異,使得收入更均衡地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