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肩胛部位主要產(chǎn)品
1. 頸背肌肉(Ⅰ號肉):從第五、第六肋骨間斬下的頸背部位肌肉;
2. 前腿肌肉(Ⅱ號肉):從第五、第六肋骨間斬下的前腿部位肌肉;
3. 肉前排:取自豬第5、第6肋骨間斷體后前部連體部位,包括頸骨、小排、Ⅰ號肉;
4. 前排:取自豬第5、第6肋骨間斷體后前部連體部位,沿胸骨、肋骨下方連同頸、胸椎整片切離,包括頸骨、小排,胸骨及肋間肌肉;
5. 小排:取自前胸肋骨部位,帶肋骨5-6根,去脊椎、里外脂肪,去胸骨,保持肋間肌肉完整;
6. 頸骨:取自豬脊背第5脊椎骨以前部位,剔骨后鋸下小排,肋骨寬度1-2cm;
7. 帶骨豬前肘:先從腕關(guān)節(jié)處下刀,去前蹄;后從肘關(guān)節(jié)處下刀切離前腿,帶皮、骨及前腿內(nèi)外腱肉;
8. 其它:胸骨、前腿骨、脆骨邊、肉青、豬前展、扇骨等。
二、脊背與腹肋部位主要產(chǎn)品
1. 大排肌肉(Ⅲ號肉):在脊椎骨下約4-6 cm肋骨處平行斬下脊椎部位,剔除脊椎骨;
2. 脊膘:在脊椎骨下約4-6 cm肋骨處平行斬下脊椎部位修割下的皮下脂肪組織;
3. 脊骨:取自豬脊背第5、第6胸椎至薦椎連接處,肋骨寬度4-6cm,去里脊,帶適量瘦肉;
4. 大排:取自豬脊背第5、第6胸椎至薦椎連接處,肋骨寬度4-6cm,脊背下帶里脊;
5. 肋排:取自腹部肋骨部位,帶肋骨8-9根,修去內(nèi)外面脂肪,呈扇形,帶腩肉不超過3cm;
6. 帶皮五花肉:取自豬的腹肉部位,帶皮,四面見花,皮肉膘不分層;
7. 帶皮腹肋肉:取自豬的的腹肋部位,帶皮,去肋骨,肋軟骨;
8. 通肋排:沿頸椎骨下1-2cm平行于脊椎方向鋸下的肋排小排部位,肋排與小排呈不分割的囫圇塊,去胸骨;
9. 帶骨中方肉:指在去前后段和大排后,帶肋骨的部位肉,去奶脯;
10. 其它:帶肉脊骨、通排、腩排、精肋排、無腩肋排等。
三、后腿部位主要產(chǎn)品
1. 后腿肌肉(Ⅳ號肉):從腰椎與腰薦椎連接處(允許帶腰椎一節(jié)半)斬下的后腿部位肌肉;
2. 帶皮去骨后腿:從腰椎與薦椎連接處(允許帶腰椎一節(jié)半)斬下的后腿部位進行剔骨,略修割脂肪層;
3. 尾骨:取自腰薦椎至最后一節(jié)尾椎部位,帶適量骨間肉;
4. 小蹄膀:取自后腿跗關(guān)節(jié)上方2-3cm左右鋸下之后腿腿圈部位(即踝關(guān)節(jié)部位),帶皮完整或略長,以能包住腿骨為宜,帶筋腱肉;
5. 帶骨后肘:從腿骨最細(腿圈上方)處下刀,切去后蹄;后從膝關(guān)節(jié)處下刀切離后腿,帶皮、骨及后腿內(nèi)外腱肉;
6. 其它:內(nèi)腿肉、外腿肉、和尚頭、豬后展、薦臀肉、后腿骨、叉骨、小骨節(jié)、碎膘、碎肉等。